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11班:代码里的青春诗行
从代码实验室的彻夜灯火到学科竞赛的荣耀殿堂,从迷茫求索的青涩面庞到胸有丘壑的成熟模样,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11班的同学们用四年的时光,以代码为舟、以创新为帆,书写了一段搜狐体育直播努力、坚持与成长的动人篇章。
起初,班级的学习氛围并不是很理想,不少同学陷入未来迷茫期,学习动力不足。班导师宋海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他深入班会课堂宿舍,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、学业进展与生活状况,同时针对性地指导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,帮助学生明晰人生方向。在班委的积极带动和全体同学共同努力下,通过组建学习小组、常态化开展经验分享等举措,逐步扭转了消极散漫的风气,班级逐渐形成互助共进、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。无论是深夜的实验室,还是清晨的图书馆,都能看到他们埋头苦读的身影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班级连续三年蝉联专业学业与综合成绩双第一。以2023-2024学年为例,班级综合三等奖学金及以上奖项获奖达13人次,占全年级同类奖项的54%。累计斩获各类荣誉奖项和竞赛奖项20项,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比例高达70%。三年来,班级共有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,包揽了专业的全部国奖;另有9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,占专业总人数的60%。
备战研究生考试期间,宋海玉与学生一对一谈心,针对性提供院校专业选择建议,其精细化辅导让学生深受鼓舞。同时,他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,与家长围绕考研升学、公考准备、职业发展等议题共商发展路径,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,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,“IT义锋电脑我帮你”这一特色志愿活动早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从协助老师搭建教学用的云端服务器,到为同学们解决电脑软件相关问题,再到“云端相伴”、“道中华”等活动的积极参与,软件211班的同学们始终活跃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。他们以专业所学为依托,用实际行动解决技术难题,传递着技术的温度与力量。他们还走出校园,深入社区,参与公益事业,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舞台。三年来,班级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0小时,这一数字的背后,是同学们无数次默默付出的缩影,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的责任与担当。他们以青春之名,书写着奉献的篇章,贡献着自己的光与热。
胸中有星河滚烫,脚下有路向远方,时光的列车已抵达大学旅程的终章。软件211班学子已整装待发——有人将深耕技术蓝海续写代码传奇,有人将投身多元赛道诠释青春担当。镌刻着民大印记的他们,以代码为墨,擘画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长卷。
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11班: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书写青春篇章
“根据行列式的性质,我们可以将所有行元素累加到第一行,进而提出公共项……”晚上7点,鼎新楼214的教室内灯火通明,“数学建铸坊”的小老师闫蕊手持粉笔,站在讲台上,将复杂的几何代数问题拆解成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,台下25位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听着。这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11班开展的“数学建铸坊”小课堂。
为了不让班级学习困难的同学掉队,班级班委敢抓敢管,同学积极配合,在大一下学期带头开展“数学建铸坊”。班级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,利用每晚晚自习组织课程答疑。针对习题的难度、课堂的进度以及课后辅导的方式,小老师们反复摸索、不断模拟,尽力给基础薄弱的同学打上自信学习的强心剂,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,班级同学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,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。
集体学习、互相帮助,从大一入学开始,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11班的26个人就拧成一股绳,劲往一起使,一起学习讨论、一起实践活动。“我们认为,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,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。只有大家一起努力,才能不断打造有担当、有朝气、有力量、有文化、有情怀的班集体。”班级学习委员耿志勇说。
靠着团结向上的力量,过去的六个学期,班级及格率均高于90%,12人通过英语四六级、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、3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共25人获得奖学金,获得率高达90%……这些数据的背后都离不开建环211班每一位同学的辛勤努力。
入学以来,班级同学始终发扬“比、学、赶、超、帮”的精神品质,课前深入预习、手机静音;课上,小组讨论分工明确,形成了“提问-辩论-总结”的高效互动循环;课后,积极采用康奈尔笔记法进行知识反刍。
为了进一步深化帮扶效果,在日常开展的“数学建铸坊”基础上,班级还多次组建“一帮一”互助学习小组,进行“一对一”的学习帮扶。班长吕政和生活委员闫蕊发挥带动作用,主动与班级三位同学组成“向阳学习”小组。由于帮扶效果显著,曾获“校互助学习模范小组”荣誉称号。
班级同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,更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。在班导师蒋爽、辅导员曲颖的引导和支持下,班级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,在全国大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、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、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、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,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、省市级奖项27项、校级奖项76项,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,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一项。
寒暑假期间,班级全员发挥专业优势,自愿组队,分赴多地开展实践活动。他们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厅,近距离观摩文物古籍珍品,聆听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;深入金石滩常江湾社区,服务社区居民,投身环境保护行动;踏入桂云花满族乡实践基地,实地调研民情,体验基层工作等。班级同学用脚步丈量大地,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,班级志愿者注册率达100%,累计志愿时长超600小时。凭借着班级同学们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,班级获得了搜狐体育直播“先进团支部”“模范班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面对新学期、新征程,班级同学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弘扬“钢筋混凝土”精神,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,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让青春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技术211班:在分子轨道中追逐春光
芳菲四月,迎春花在校园里摇曳生姿,环境与资源学院生技211班的喜讯亦如春风拂面:12名考研学子中有11人顺利会师复试战场,1位同学在国考笔试中崭露头角;班长康琪琳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,从众多竞争者中突围,收到了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橄榄枝……这个春天,奋斗的汗水与绽放的青春在枝头相映成趣,共同谱写了属于生技211班的春日华章。
《有机化学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,这门课对于没有化学基础的同学来说,难度颇高,曾让不少同学有了畏难之心。面对挑战,班级成立了“一帮一”互助学习小组,充分讨论,线下答疑。期末阶段,同学们便自动进入自习“plus”模式,三五成群,奔赴图书馆、教室学习,高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,汲取知识养分,全力提升自我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,班级成绩排名连年第一,四六级通过率超过70%,连续三年荣获“优良学风班”“先进团支部”,连续三年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共计15人次获得奖学金……
班导师杨红以教育者的敏锐洞察精准把握个体特质,通过“私人定制”式成长方案引导学生扬长补短,班级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生态。为激发学习内驱力,她创新性设立“微评优”激励机制,自费购置涵盖文体用品、学习工具等多元化奖品,精准匹配不同阶段进步学子的实际需求。在传统节日里,她总会带着粽子、五彩绳、月饼等精心准备的礼物现身教室,让求学异乡的学子在氤氲烟火气中体会文化传承的温度。她还系统规划“浸润式”思政教育路径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鲜明的班会、团日,构建起“价值塑造-能力培养-知识传授”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。在她的精心培育下,班级已发展了2名党员,4名预备党员,5名入党积极分子,全班青年团员25名,占比达86%。
在实践创新的赛道上,同学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奔跑姿态。作为轮影轮滑社团负责人的张哲雅,在全国大学生轮滑锦标赛中取得第三名,将体育精神的锋芒融入青春底色。这种多元发展的基因同样镌刻在文体赛场——从“道中华”朗读比赛的书声琅琅到运动会的挥汗如雨,班级累计斩获9个文体赛事奖项,让青春在动静相宜中绽放光彩。在学科竞赛领域,同学们也屡获佳绩,共揽获36项大奖。其中1名同学在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中成功结题;3名同学在东北三省一区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;1名同学在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中获得三等奖。
转眼毕业在即,他们将带着生物技术学子特有的青春密码,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。那些在民大追光的日子,终将在记忆的色谱中定格为永不褪色的生命原色,成为叩响未来之门的密钥。
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21班:用奋斗绘就青春底色
“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,我们班级11人参与‘立方助学’计划、‘期末帮扶计划’……18人获得国家级奖项、24人获得省级奖项,四级通过率达到100%,六级通过率为36%,19人成功立项大创项目……”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闭幕式颁奖典礼上,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21班班长刘晶参加了校级模范班集体答辩。通过她的深情讲述,在场师生不仅为这个班级的优秀成绩点赞,更为他们营造的“人人讲团结、个个求进步”的良好精神风貌喝彩。
课前手机静音、断网,课上认真记笔记,课下开展课堂笔记打卡,积极分享课程知识点。日常组建“一帮一”互助学习小组,展开学习帮扶,期末由学习委员或其他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集中答疑,从课后习题到经典案例,进行针对性讲解。寝室门上张贴四六级高频词汇并定时更新,强化记忆……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,国贸221班的同学们严格要求自身,并且互帮互助。“一些课上听不懂的知识点,经过同学的讲解变得清晰了,这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理解所学知识,成绩有了明显提高。”国贸221班白恒志说。在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的良好氛围中,班级通过“一人带一寝,一寝带一班”的方式,实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,既增进了友谊,又促进了班级团结,班级也先后荣获校“优良学风班”“校模范班集体”等荣誉。
为了规范班级管理,响应“学在民大”的号召,打造“大学风”,在班委的带领下,国贸221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,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,以制度为保障,促进健康文明班风的形成。利用主题班团会、“青年大学习”等契机和学习平台,夯实同学们的理论基础,树立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”的理想信念。
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,国贸221班的同学们也不忘青年大学生的时代使命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积极开展社会实践。在“三下乡”和“返家乡”等社会实践活动中,16人奔赴6省服务家乡发展、参与基层建设。班级同学所在“三下乡”团队曾荣获校级特等奖,被《人民日报》等8家媒体先后报道12次。同学们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,在搜狐体育直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调查报告评比中,6人荣获校特等奖,2人荣获校一等奖。在青春的篇章中,国贸221班的同学们用行动践行着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。
屡创佳绩的背后,不仅有同学们的共同努力,更有班导师李国鹏、辅导员汪家擎的辛勤操劳和默默付出。两位老师在生活中对学生们关怀备至,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在学业上循循善诱,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,帮助选择考研院校,规划课程学习。“班导师是我们学习和科研的领路人,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有了方向和力量。辅导员老师给予我们更多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,让我们有向上攀登的勇气和信心。”刘晶说。
从刚见面的羞涩到现在的热络,国贸221班的31位成员在团结奋进中诠释了“爱校如家”的校园文化内涵,他们以永不言弃的拼搏意志和追逐梦想的奋斗姿态,彰显了新时代民大学子的精神风貌。他们说,故事还没有结束,未来要继续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,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。